-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火凤游戏首页   |   资讯   |  游戏库   |   排行榜   |   攻略   |   合集  |  正版商城  

《三国志13》魏国历史资料探究

  三、魏国真正的建国者——曹操

  在建国者前面,我加了一个真正,这是什么意思的?因为从上文可以看出,曹操是魏国的开国者已然无疑,但曹操开的魏国,绝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开国。因为是科普帖,我不会写的太复杂,但也会尽力写写,讲解一下曹操开的这个魏国,到底都涉及了那些方面。

  1、魏百官最先是由曹操选拔出来的,而非曹丕

  既然魏国是一个国家,那么魏国自然有自己的百官,以此来和汉官断绝关系,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夏侯惇耻为汉官,史料如下:

  【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

  当时曹魏手下的诸多将领都成了魏官,夏侯惇也想成为魏官,曹操虽然一开始不同意,但在夏侯惇坚持下,曹操任命夏侯惇为魏国的前将军。这里就也能体现曹操是魏国的开国者,他可以册封官员为自己的僚属,而且要是按照主流看法说什么曹丕建立魏国,按照那种说法曹操没死的时候,魏国自然没建立,魏国没建立,哪来的魏官?夏侯惇莫非是提前预约不成?跟曹操说,“孟德你死了,叫你儿子称帝的时候记得给我封前将军啊”,稍微用脑子想想,就能发现这说法真是奇葩。

  在前文举出的史料中,其实已经出现和魏百官由曹操设立的记载,也就是这句【魏国置丞相已下群卿百寮】。魏国的百官有曹操设立并选拔,自从魏国建立后,许多曹操的亲信重臣都由汉官转变为魏官,而这些人多半是曾经在曹操司空府、丞相府的官吏,可以说是曹氏集团的骨干。而其中以荀攸为首,上文提到荀攸带头上书劝进,再加上他之前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结合很多因素,荀攸被曹操委以重任,成为魏国第一任尚书令。(荀彧是汉朝的尚书令)。

  史料记载如下:【魏国初建,为尚书令。】当然借此机会晋升魏官的人大有人在,不止荀攸一个,在三国志魏书很多人臣子的传记中,都提到过【魏国初建】和【魏国始建】的记载,还有一些人通过侧面史料也能说明他们舍弃汉官成为魏官。因为人数较多,不一一举出史料,就借用友盟李飞整理的一张图来给各位已阅,想必能更清晰的了解曹操手下魏百官的整容是何等强大。(想要图中某个人为什么是魏官的史料,可以提出,我找给你。)

游民星空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骨干,还有许多下级官吏,史书没有记载,但不代表没有。按照汉制,丞相开府可有300多官吏,《汉旧仪》卷上所载:“武帝元狩六年,丞相吏員三百六十二人”。而曹操从丞相进位为魏公开国,属下官吏肯定会只多不少。并且在曹操称王后,更多人成为魏官,到曹操快病逝的时候,已经做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了,握有军权的将领都成为了魏官。由此可见,曹操的魏百官是何等强大!曹操病逝后,各地将领都是魏官,确保曹丕继位时局势稳定,而曹操给曹丕留下的钟繇陈群等魏国文官,更是帮助曹丕完成了曹魏代汉的步伐,并成为后来魏朝的中流砥柱。可以说曹丕的百官,几乎全是曹操给他找来,安排好的。另外根据史料中诸多如【魏国初建】类的记载,也能说明曹操封公时建国,如果按照主流说法曹丕建立魏国,那难道荀攸是死而复生,在曹丕称帝后,又从坟里蹦出来当第一任魏国尚书令吗?

  2、军事

  刚才在说到百官提到军权,那么就在详细说说这事。一个国家的建立,不能缺少行驶暴力的机构,换言之也就是武装力量。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就是这个道理。而曹操在军权方面也尤为重视。在中央什么军队最重要?当然是禁军,禁军的职责是保卫皇宫听命于皇帝,但曹操专权后,任用自己亲自提拔的两名亲信韩浩和史涣掌管禁军,史料如下【浩至中护军,涣至中领军,皆掌禁兵,封列侯。】他们虽然也守卫皇宫,但既然是曹操的亲信,自然直接受命于曹操,所以他们不会对刘协负责,还会监视他。而这两位的后继者,也是由曹操一手提拔的亲眷——曹真。史料如下【从至长安,领中领军】可见在禁军的人选上,曹操都妥善安排,让刘协只得做个傀儡。然而曹操觉得还不够全面就又出了一招,虽然和军事没太大关系,但也在此顺便说了,【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曹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协,以此监视刘协在私生活中有没有不轨的行动,虽然曹节和刘协一条心,但另外两个女儿不出意外应该是向着父亲。

  于是在曹操的安排,形成了【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和【百官总己以听】的局面。曹操则坐镇邺城,遥控许昌名存实亡的汉朝廷。另外曹操本身在中央就掌握军权,这个自然不必多言,而且曹操自从曹纯死后,亲自接管曹军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继续增加着自己手上的军事筹码。史料如下:【魏书曰: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选代,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

  说完中央,再来说说地方军。老说东吴的都督啊,大都督啊,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大都督的雏形是从曹操手中诞生的。(说句提外话,周瑜和吕蒙只做过前军都督,也就是江夏之战和偷袭荆州,而他们上面还有孙权,孙权是这两场战斗的主帅。而鲁肃则没做过都督。陆逊和朱然做都督相对后期,虽然这两人,特别是朱然和曹魏都督类似,不过可以说是孙权在借鉴曹魏的都督制)换言之也就是都督制。为了更好的控制地方,以及抵御吴蜀,地方靠太守州牧各自为战明显是不行的,所以需要一个都督来统帅全军,掌控各军。都督可以统帅各州的军队作战,将各地的力量集结起来,这也就是都督制的主要作用。这个制度在曹操时期逐步发展,最后曹丕称帝后正式确立并影响后世。史料如下:

  【建安中,魏武帝为相,始遣大将督军。二十一年,征孙权还,夏侯惇督二十六军是也。魏文帝黄初二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宋书.百官志上》】

  【昔魏武帝置都督,类皆与州相近,以兵势好合恶离。《晋书.羊祜传》】

  曹操时期,要说都督一方的大将,自然是夏侯渊,夏侯惇,曹仁。三人分别驻守西北,东南,荆北。三人统帅诸将,掌握一方。三人对曹操的忠诚更是没话说。而夏侯惇在没都督东南之前,臧霸掌管青徐二州,臧霸此人对曹操也很忠诚,同时曹操也很欣赏他。史料如下

  夏侯渊:【十七年,太祖乃还鄴,以渊行护军将军,督硃灵、路招等屯长安】和【会鲁降,汉中平,以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

  曹仁:【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苏伯、田银反,以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银等,破之。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夏侯惇:【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臧霸;【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

  而在夏侯渊战死,曹操撤退后,曹操留下自己的儿子曹彰留守长安,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他是雍凉都督,但考虑他身份特殊,曹操又如此安排,很可能就是他接替夏侯渊暂时都督西北一方。史料如下【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

  至于北方,临近少数民族,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鲜卑的轲比能势力逐渐强大,和乌丸残党的反扑都是需要值得警示的问题。但毕竟曹操本人就坐镇河北,故而北疆在曹操时期并没有像夏侯兄弟曹仁一样大权在握的大都督,只有像田豫和牵招地方官镇守。但即使如此,曹操在人选上也是没有疏忽,田豫和牵招是曹操在未称公之前,丞相府的官吏,可以说和曹氏集团联系密切。而且两人都是诚心来降,曹操对待降将一贯不错,这可以换的对方的忠心。

  史料如下:【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招闻之,间行而去,道隔不得追尚,遂东诣太祖。太祖领冀州,辟为从事。】

  我在这里先挑这么几个重要的说,其他各州州牧不在细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时候,在地方任职的将领,多是曹操亲信或者是丞相府官员、魏百官之类的。总之和曹操关系密切,并拥护曹家的,或者保持中立的。也正是因此,曹操掌握了各地的军权。

  南朝人沈约评论这段时事说:“史臣曰:汉氏载祀四百,胙隆周,虽复四海横溃,而民系刘氏,惵惵黔首,未有迁奉之心。魏武直以兵威服众,故能坐移天历;鼎运虽改,而民未忘汉。”这里的民,说是百姓不是很贴切,更是指那些士人,如荀彧孔融苏则等名士,他们还拥护汉朝。但是呢,曹操掌握军事大权,最终完成了大业。这里沈约只提到武帝,没提到文帝,高下立判。

  3、领土

  作为一个国家,没有领地不得立。所以这也是评估一个团体是不是国家的一个标准。在这里我说的领土主要分两点,一点是曹操魏国的封地,另一点是实际的疆域。这两点的区别和共同点也很好理解,共同点就是两者都在曹操的掌控中,都是实际上曹操的疆土。不同点在于前者无论名义还是实际都是魏国的封地,是曹操的领土。而后者呢,从名义上讲还是汉朝的土地。另外就是后者包括前者,简单来说就是曹操塑造一个【国中国】从内部侵蚀汉朝。

  关于第二点的实际疆域,我想不必多言,后来曹丕改朝换代的疆域,基本上都是曹操当年拼死拼活打下来的,曹魏的基础势力版图,以及核心区域中原、河北都是曹操完成一统的,和曹丕没毛线关系。曹丕称帝后,虽然也搞定了西域和孟达,但也无非就是锦上添花,曹魏立国立朝所凭借的广阔领土可以说都是曹操打下来的。

  关于曹操开创基业的记载和评价一翻一大堆,在这里就先举两个例子,不多举了。

  【赵蕤:“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北破袁绍,南虏刘琮,东举公孙康,西夷张鲁,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志绩未究,中世而殒。”】

  【司马光:“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说完实际领土,再来说说曹操所建立的这个国中国的领地。虽然实际上曹操打下的土地都是他的,但名义上还是归属汉朝。为了让自己名副其实,在名义上划分出自己的领土,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能更进一步加强对这个国中国覆盖疆域的控制。曹操创立的是魏国,核心区域自然是魏郡,当然魏国的国土不可能就一个魏郡。上文说过曹操曾经推辞过一次说我要个魏郡做封地就够了,结果荀攸等上书劝扩大封地,于是曹操就按部就班的同意了。那么魏国的封地到底多大呢?魏国一共有河东、河内、魏郡、赵郡、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十郡之广,而且魏郡也通过邻郡国的割县,益增成一个超级大郡,魏郡东部和西部在黄初时还升格为阳平、广平二郡。由此可见这个国中国的庞大。

  史料如下:【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

  【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鄴。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马超馀众梁兴等屯蓝田,使夏侯渊击平之。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瘿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

  【改许县为许昌县。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

  顺便一提曹操虽然当上了魏公,他丞相领冀州牧的职权不变。曹操在当冀州牧期间,也不断扩大冀州的范围,曹操还想以复九州为名,兼并了幽、并二州。荀彧一直反对这个,最后郁闷而死也跟这个有很大关系。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进入《三国志13》专区
查看更多《三国志13》攻略
标签: 
http://www.huofeng.cn/strategy/44006.html复制本文地址

相关资讯

首页
资讯
游戏库
排行榜
攻略
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