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这款挑战人性道德边缘的游戏确实吸引了很多玩家!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仇恨》画面及玩法试玩心得!没有玩过的玩家,跟小编一起先来了解了解《仇恨》好玩吧!
《仇恨》这个游戏自公布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其反人类反社会的18+题材很多人看了都会反对,Steam也一度把它从“青睐之光”下架。Steam也已经算仁慈了,PS和Xbox平台则完全对其关闭了大门。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开发者的脚步,这部以屠杀为乐趣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最终还是顺利发售了,平台也只剩PC独占了。笔者对游戏中的“暴力血腥”元素一直以来都不过度反感,毕竟只要有完善评级制度,正常的成年人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对于《仇恨》这部作品,我个人也觉得确实太过了,其宣扬的主旨一点不逊于自杀性的恐怖主义,被封是应该的。
《仇恨》讲述了一个心中充满“恨”的“杀马特发型”的脑残,出了家门后寻找人口聚集地点,到处屠杀无辜平民的故事。这个主角的脑残程度已经是登峰造极了,冷血、残忍、憎恨…这些词语都不足以描述他的心理,他的任务和脑中都只有“屠杀”两字,这也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当年震惊一时的“挪威杀人魔”。
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出这样题材的游戏?有人扒出工作室CEO Zieliński的Facebook,其页面上显示他与波兰国防联盟Polska Liga Obrony组织有关联,该组织是个反对移民,仇视伊斯兰教的组织,这或许多多少少能说明一些问题。
然而制作组认为《仇恨》只不过是一款供大家来宣泄的作品而已,而且该作能让大家明白若自己处在大屠杀中会是个什么情况。其实这个观点根本立不住脚,也跟游戏的内容和主旨不符,如果是“发泄型游戏”,大可把游戏中的平民改成丧尸或是坏人,在笔者看来这只是发行商逃避舆论谴责的借口而已。所以,不论这个游戏的剧情怎么样,故事和人物出彩与否,我们都拒绝在“故事背景”这一项上打分,可直接视为0分。
虽说《仇恨》只是一款小制作游戏,但其画面上的精美和震撼远远高于游戏本身。游戏的画面风格比较阴暗,同“杀马特”的心理一样阴暗,大部分场景的色调都是“黑白”的,而偶尔遇见的霓虹灯光和火光,就如烟花点缀着夜空,显得特别绚丽。这样的画风似乎让我想到了另一个独立游戏 – 《这是我的战争》,可讽刺的是两者所宣扬的精神却完全相反。
仇恨
这是我的战争
此外,虚幻4引擎在本作中的表现十分抢眼,这集中体现在场景的可破坏性上。游戏中,绝大部分建筑和物品都是可以破坏或互动的,小的如窗户、木门、桌椅,大到墙面,甚至整个建筑都是可以被损毁的(只要你有足够火力);某些场景中的油桶和灭火器之类的道具都可以被引爆,物理效果非常出色,甚至有些《战地》寒霜引擎的既视感。当然,这样的物理效果和演算也需要强大性能的支撑,如果要开最高效,显卡则需要达到GTX 670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