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评论
.如何讲一个故事 在正式进入评论前,先讲讲要如何说一个故事。 一个故事,当然要有开头、有结局;会有些故事中的设定,包括场景、时空背景、架构;会有一些人物,可能是正派反派、拟人拟物、甚或是作者本身客串或主演整个剧情。 说故事难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把设定、人物、开头、结局等等串在一起。看过不少例子,作者把架构设定很庞大,但是真的要提笔时,实际生出来的故事却乏善可陈,以至于断头断尾,也就是俗称的设定魔人。这种人当然不是个好的说故事者。 现在来认真的检视一下,三代的剧情,真的是个好故事吗?
.脆弱的剧情架构 虽然我自己也很讨厌学术派所讲的起承转合结构理论,尤其像长篇小说、实验性散文或极短篇来说,起承转合理论可说完全不适用;然而在面对幻想三国志参时,逼得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结构的重要性。 与前两部作品不同,这次剧情手法一开始就单刀直入点出剧情主轴:收集七曜晶玉,以此拯救世界;而前两代虽然同样是拯救世界,至少没有这麽明确点出方法,而是随着剧情慢慢发展。 要採用这种表现手法其实不容易,因为玩家可以很轻易辨认出剧情主轴,若作者想岔开去作分支剧情,也会被判定为不重要造成张力效果较为薄弱,故而作者必须时时回到主线来扣紧主轴。这类型作品,像魔戒三部曲,常常就会变成多线并行,以在铺陈故事架构时,还能随时把握住真正的主线。 而这次剧情架构最脆弱的地方就是,对于主线的掌握度太过贫乏。如果套用起承转合基本架构来说,游戏剧情中我只能看到起头,接着在一阵溷乱中就直接到合了,中间的铺陈(承跟转)在哪裡?说真的我看不到! 这也是为什麽当唐周背叛后,整个剧情变得很不自然的原因。在之前的剧情中没有适当的铺陈唐周/计采遥集团的运作深度及动机,甚至可以说提都没有什麽提到,在没有逻辑架构基础支撑之下,结果就是整个剧情导向太过刻意,说服力不足。 当然,会有这样的感觉,对我个人来说,就不是个成功的故事。 不过,不知道是幸还不幸,这次剧情反而是旁枝经营的比主线还要完整,也算是这次剧情最可取之处。
.最终魔王该有的姿态 试着想像一下,在读一本推理小说时,最后的凶手竟然是个整本书中只出现两个字、连名字都没有的后花园园丁,甚至连侦讯都没侦讯到,这种推理小说有存在的价值吗?确实,这样的处理手法很有爆发力,至少可以笃定绝对没有人猜得到,但是换个角度讲,这样是不是从根本上的失去了推理小说的意义? 大概会直接撕书吧。 对照到我们现在看到的计采遥,就还颇有这种「为了当魔王而当魔王」的感觉。虽然把人物介绍摊开,删去法用一用,还满直觉就能看出计采遥就是最终大魔王,不过这并不代表玩家会因此认同这种不知道哪裡捡来的魔王。 看看唐周/计采遥所谓的阴谋合理性如何。不谈背景设定本身,因为设定可以由作者完全发挥,但基于背景设定而出的剧情就不得不谈一下。
首先,已知计采遥为武罗转世,唐周、夏皓为神匠兄弟转世,而计采遥和唐周已经先知道自己的身份,且依此计画要让蚩尤复活。当然,他们会知道复活的关键在于七曜晶玉。 问题来了,既然计采遥身为主谋,自然是希望自己计画能成功。以武罗的实力,为什麽不从一开始就自己收集晶玉?想来会比「利用」夏皓等人收集来的有效率,而且也不用投入夏皓这个不稳定变数,以致到最后还出现大反扑。不要说只有夏皓可以看到晶玉所在地,没道理兄弟两昊只有一昊会用石板吧? 再者,计采遥第二次出现的时间已经是远在唐周背叛之后,张婕陷入失心疯而主角等人求助于玄机宫。是时离收集完毕已经不远,其实大可以在这时候就摊牌,除了可以杀得一行人措手不及,也可以进一步排除太平道方面的阻力。而如果是为了利用主角一行继续找完月曜晶玉,才予以协助,那唐周又何必提前背叛众人而不等到七颗收集完毕再说? 我实在想不出计采遥这样作有任何理由。
还有最诡异的一点,从一代剧情来看,蚩尤三魂为黄帝封印,由历代天若宫掌教负责看管,似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计采遥身为堂堂(设定上说)历史悠久且势力庞大的玄机宫宫主,怎麽会不知道这点最根本的问题?剧情最后,计采遥讶异的同时,我心中真是说不尽的无奈啊!原来整个游戏剧情,看了三十个小时的结果,从头到尾都在作白工嘛! 唉!大魔王小姐也就出场这麽三次,想帮他转圜都没办法。 不是说不能把计采遥处理成大魔王,但还是要回到两个字:铺陈。 如果事前已经先大致埋下武罗一些相关的伏笔,约略提一下上古时代背景观点──毕竟这是计采遥行动最主要的动机,再用一套逻辑去包装,绝对会比现在这样只用两三句话就交代过去合理的多。
.黄天的一瞬 比较值得说的,应该是对黄巾的描写。 藉由张婕的经历,算是概括性带出了黄巾之乱的始末。虽然真的认真检视还是会有些不合理就是了,像是汉室对太平道起义初期的态度,以及与左丰冲突引起的后续效应等等,现实政治不会这麽简单,但若设定如此倒也可以接受。尤其当铺陈到中后期,在民气累积最盛时,道天以神仙之姿态天赐张角太平天书,将整个反汉情绪推到最顶点,可说是全剧中印象最深刻的几幕之一。 当然,二代偏向汉朝廷立场──云空、献帝及楚歌本人都可以说是以汉室集团名义在活动,加上张祭这号反派人物,隐有把太平道建构成叛乱的意思在。如何在三代去反转这种印象,也是一定程度的挑战。而且不只是反转,更重要的是在反转之后还能赋予连接到二代时反派的理由。
游戏中处理方式算很聪明,直接把主角放在太平道之中,以主角/玩家的立场去看事情,省去侧面描述黄巾的笔墨,也让玩家更容易接受黄巾「一开始」是正派组织;随着剧情延伸,还加上天若宫背景强化张家的存在动机(虽然这段转的也有点硬了,无论时间点、背景、人物塑成,要说张家三兄弟是从天若宫出来的,实在也很难相信啦) 不过这也带出了一些设定上的小问题,张角的术法根基于天若宫,那之后道天所赐太平天书用途在于?话又说回来,张角有用过太平天书吗?应该说太平天书到底是什麽东西没有交代很清楚。扯远了。 按照幻想三国志系列的惯例,史实与幻想故事之间的比例大概维持在一比一左右,这次史实故事布局当然就是选黄巾这块。不可否认故事中对于黄巾的描述比幻想剧情更有血有肉,甚至使得张婕剧情的精彩度胜过夏皓线;然而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我也很难说到底是加分还减分就是了。
.多主线多角色的遗害 这次主要角色(会长期随队跑的角色)人数创下新高,也更凸显这类型游戏很容易出现的角色空泛化问题。前两作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明显,顶多就是糜香比较平乏一点,二代做的也还不错,但是这次作品问题真的非常非常严重! 问题起因很明显,因为要作成双主线,为了平衡两线强度,所以要多找几个佣兵打手来助阵。像是水湘灵对瞳影、啸月对唐周,根本就是为了要作队伍互补才安插的补师跟弓箭手。 树枝状的人物关係图,造成组队的理由很牵强。瞳影跟着夏皓的理由,要先透过啸月、啸月连结到默心、这才关联到夏皓。当然这种矛盾某种程度上也颇有趣的啦,算是打破了以往主角中心辐射式的人物关係,也在热血学园有些恶搞的桥段,算是还满成功的桥段。
只是,跟些完全不熟的人吃住这麽久,都不会尴尬喔?我承认我会。 还有更大的问题。当一部游戏容量就是那麽大、游戏时间就是这麽久,塞了这麽多人物进去的结果就是,人物存在的意义很不知所云,人物之间的互动也寥寥无几,尤其是不同队伍间的关係更是几乎看不到。像是水湘灵跟瞳影,小弟很怀疑他们两位真的彼此认识吗?游戏中对于配角的描写也不够深入,顶多是默心跟马元义比起来较为抢眼一点而已,其他有些配角,如果当成后备队员的话,几乎会忘了他的存在。而结局的乱凑配对更让人不解!水湘灵跟曹操有些什麽互动吗?勉强用「青梅竹马」带过去就罢了,瞳影跟燎凰这对是怎样!恶搞嘛!
.结语 为了游戏性考量,牺牲了剧情的完整度,如何拿捏?这是企划考量,似乎也没有对错之分。不过现在既然站在评论剧情的角度,当然是希望剧情能够越完整丰富越好。
单就剧情来说,这次比起之前真的逊色许多,包括剧情丰富度、严谨度、逻辑性等等都有再加强的空间。当然,因为是系列大作,加上时间点设定往回推十年,受到的先天限制跟压力是可以想像的;前作光环太大,也势必会有比较,造成优点被磨平、但缺失不可避免的放大,也会造成对剧情要求的落差。
然而,排除掉后天的限制因素,对剧情的掌握度,是要发还是要收,如何安排高潮伏线,却是作者功力问题了。
整体来说,算是四平八稳的作品吧。虽然问题不少,仍有让人惊喜的部份。
.后话-- 这次,写了有半年吧...|| 这篇应该是小弟还在任内时要尽到的责任,这时候才写完也确实拖的有点久 无论如何,总是对这个板最后一点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