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 越后之龙-----纵横驰骋于疆场的不败军神
我承认,我是“谦信密”,原因就在于“义”和“勇”这两个字,安土桃山时代虽然出了不少义士和豪杰,但至少在我看来,将这两个字演绎至谦信公这番境界的武将,在日本战国时期,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第二个。
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的尊重历史,即便“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不能歪曲历史中的本意内容。日本学者把“战国最强”的头衔给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我之前曾写过一篇涉及到谦信公的帖子,因此,对其传奇的一生,在此不作赘述。
我只肯定一点,光荣在两大作品《信野》和《三国志》的武将设定中,有两个数据是一千年之后可能也不会变动的:《信野》中武将最高统帅的数值将始终以上杉谦信作为上限(最高值);《三国志》中武将最高智力的数值将始终以诸葛亮作为上限。别的武将数据可能会经常变动,但是谦信的统帅值永远是《信野》第一,而诸葛亮的智力值永远是《三国志》第一。不服的人,可以拭目以待。
光荣的游戏制作方不是傻子,对游戏的历史背景的研究和了解比普通玩家要深得多。为什么始终不把武田信玄和织田信长等名将的统帅值排在上杉谦信之前呢?这个问题,只要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清楚。
信玄和信长虽然强大,作为战场上的敌人,如果是我,还会奋力一搏,毕竟还有战胜他们的可能。但是如果我的对手是上杉谦信,呵呵,那鄙人只好感叹时运不济、天要我亡。只能被迫选择自裁或投诚,因为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在战场上,从“军神”的手里夺走胜利。这是事实,“信玄密”必须承认。
如果不得不从谦信和信玄这二人中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战场上的对手的话,我会选择信玄,但是,绝对不会去碰谦信。道理很简单,如同实施高难度的手术,20%的获胜几率虽然低,但总比0%的获胜几率要好得多。
NO.8 尾张之猿-----从足轻武士到太政大臣的“战国第一人”
这是一只神奇的“猴子”,能够在一夜之间造起一座城池;这是一只善于建功的“猴子”,“金崎殿后”断后护主;这是一只政治上极其敏感的“猴子”,本能寺之变后奇迹般的完成“中国大折返”,以疾风之速返回畿内,灭掉弑主之贼,笼络人心;这是一只善于打击政敌的“猴子”,联合丹羽长秀、前田利家等先主重臣,共同对付柴田胜家;这是一只恩将仇报的“猴子”,将先主信长的几个儿子或赶走或逼死,致使盟友丹羽长秀因后悔、自责而自尽。这是一段武士不懈奋斗的光辉实例:从最底层开始,一步步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阁之位的日本史奇迹。
太阁丰臣秀吉在日本历史和日本民间具有极高的地位,秀吉的奋斗史,数百年来被日本民众代代相传。然而,在民间形象中的丰臣秀吉,已经人们被严重地神话,其并不亚于诸葛亮在中国民间被神化的程度。
然而,秀吉最大的问题在于贪得无厌。已经在名义上统一了日本,却还不满足。自不量力地妄想借道朝鲜而灭掉大明,让日本天皇来治理明朝。但是,之前数十年派出去骚扰中国沿海的倭寇和海盗饱受大明名将戚继光的痛击,带回来的都是“大明东南海防充实”的消息。因此,欲深入大明,必须以朝鲜半岛作为跳板,而不是从海上直接进攻。秀吉阿,你想实现你“吞并大明”的夙愿也要问问李如松和李舜臣愿不愿意。一个,是戚继光当年抗倭时老部下的儿子,另一个,更是有着“朝鲜的戚继光”之称。丰臣秀吉好不容易在1588年等到了戚继光去世的“好消息”,并于接下来的十年之内,连续发动了两次侵朝战争,却都以惨败而告终。
我实在不明白,当秀吉得知自己被明朝皇帝封为“日本国王”时勃然大怒,竟要准备和明朝决一死战。我堂堂大明国赏赐你小小蛮邦的关白(内阁首辅)为“日本国王”这一名号,已经是无比抬举你了。再说,就算要勃然大怒,也应该是日本天皇吧,这“日本国王”的名号原本是应该给天皇的,哪儿轮得到祖上是农民出身的足轻武士的秀吉吆五喝六呢?
NO.9 三河之龟-----结束战国乱世的开幕将军
在看完了山冈庄八13本全套的《德川家康》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熟知的日本战国大名中,忍耐力最强的。正如台湾已故作家柏杨为《德川家康》开篇作序言时的题目-----“无比的谋略、无情的忍耐”。
1598年之前的德川家康,为了实现其政治夙愿。一直在咬紧牙关地忍耐着。1549年的他,六岁就开始了艰辛的人质生活,往返于织田、今川两家,饱受沧桑。好不容易熬到了1560年,主公今川义元命丧“桶狭间”,家康从今川氏中独立出来,重新回到了故乡的三河冈崎城。却又受到了来自于西方织田氏的新压力,“同盟为名,臣服为实”。名义上织田、德川两家既是盟友、又是亲家。实际上织田氏的实力远在德川氏之上,家康为了保全本家而对信长言听计从,一忍再忍。
1578年,家康为了顾全与织田氏的同盟大局,听从了信长的“建议”,含泪处决了让信长深感不安的长子信康,并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濑名姬。当时在杀信康之前,德川氏的众多家臣纷纷表示为了保护少主,而决心与织田氏舍身死战。但头脑冷静的家康清楚地认识到,此时远没有到和信长翻脸的时候,织田氏的实力远在本家之上,一旦开战,本家将受到织田氏和武田氏的两线夹攻,十分危险。因此只能以“忍”字当头,从同盟大局考虑,处决了信康。1582年,织田信长亡命于本能寺,整个畿内的局势陷入一片混乱。远在界港的德川家康闻讯后,在服部半藏等人的护送下,平安地回到了三河。
正当众家臣提议上洛争夺天下的主导权时,家康又一次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秀吉已经在山崎击溃明智叛军,夺取了称霸天下主动权。因此,再一次以“忍”字为核心思想的家康,决定暂时将天下让给秀吉,避其锋芒,静观天下之变,一门心思治理自己的东海道。1590年,秀吉在灭掉北条氏时,对占据东海甲信五州,拥有250万石的强大德川氏心怀畏惧和不安,故命其移封关东八州。德川家康又一次选择了忍耐。
数十年无情的忍耐,磨练了家康坚韧的意志。丧子之痛、背井离乡,这些他都默默的承受了下来。因为他坚信,天下的潮流之势,最终将流向德川氏。
终于,当秀吉、利家等豪杰相继离世后,家康终于露出了其狰狞的本面。